您的位置: 首頁 中醫(yī)養(yǎng)生健康科普詳細

中醫(yī)漫話——何為"皮膚"?怎么護“膚”?

發(fā)布時間:2023-01-25 10:04 本文來源:宣傳辦

現(xiàn)在的中國人習(xí)慣將“皮膚”連說,我們把“皮膚”翻譯成英文,很簡單就是skin。


我們現(xiàn)代人經(jīng)常談到皮膚這個詞,我們把“皮膚”翻譯成英文,很簡單就是skin。但是仔細想想,那只是皮的意思。

“膚”與“皮”是同義詞還是近義詞?有沒有區(qū)別呢?如果有,區(qū)別又是什么?搞清區(qū)別對中醫(yī)臨床又有什么指導(dǎo)意義呢?

回答是肯定的,“皮”與“膚”只是近義詞,有區(qū)別。


《靈樞·口問》:“黃帝曰:人之振寒者,何氣使然?岐伯曰:寒氣客于皮膚,陰氣盛,陽氣虛,故為振寒寒栗,補諸陽。”


意思是呢,黃帝問:“人不停地發(fā)抖、打寒戰(zhàn)是什么原因?”岐伯說:“是因為外來的寒氣侵襲停留在皮膚之間,人的陽氣不足,以 會出現(xiàn)打寒戰(zhàn),起雞皮疙瘩,治療應(yīng)當(dāng)補各個陽經(jīng)。”


之所以把它翻譯成皮膚之間,而不是皮膚表面,原因在于寒氣侵襲皮的時候,人只會惡寒,對風(fēng)冷特別敏 感,加衣被、關(guān)門窗仍不足以抵御,而進一步深入到了皮膚之間以后,就會出現(xiàn)寒戰(zhàn)、打擺子。



《靈樞·水脹》載:黃帝曰:“膚脹何以候之?”岐伯曰:“膚脹者,寒氣客于皮膚之間,然不堅,腹大,身盡腫,皮厚,按其腹,窅而 不起,腹色不變,此其候也。”


黃帝問:“膚脹會出現(xiàn)什么癥候?”岐伯說:“膚脹是因為寒氣停留在皮與膚之間,就像充氣皮球一樣,身體腫脹,皮顯得很厚,按 肚子就凹個坑,半天起不來,肚皮顏色沒有異常,這就是它的癥候。”


這里明確提出了皮與膚存在“之間”,可見皮與膚是不同的。


皮就是表皮,覆蓋身體表面,與外界直接接觸的人體組織,同時也是毛髮生長的地方。著名的成語“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”,說的就是皮毛的關(guān)系。


“膚”的繁體字寫做“膚”,是象形、會意字。說白了就是皮下覆蓋的組織,也就是皮下脂肪、津液毛囊、汗腺,也就是介于皮肉之間的組織。


“皮”與“膚”只是近義詞。


例如人們常說的“膚淺”、“切膚之痛”、“體無完膚”,在這里“膚”就是表皮的意思。而“肌膚之親”, 就是說比表皮的接觸更深的關(guān)系。


不能因為“皮”、“膚”經(jīng)常連用,就說“膚”就是“皮”的意思。《詩經(jīng)》有句話形容美女:“手如柔荑,如凝脂”。柔荑, 植物初生的葉芽,形容女子的手白嫩修長。凝脂,就是如同凝固的白脂,形容女子的皮下脂肪充盈潤澤,吹彈得破。


之所以說“膚如凝脂”而不說“皮如凝脂”,原因在于兩者位置深淺不同。如果皮下無膚的話,那就是美人遲暮,變成雞皮鶴發(fā),皺紋叢生 了。


孟子有句名言:“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,餓其體,空乏其身,行拂亂其所為。”能被餓瘦的只有皮下的脂肪和肌肉,皮是不會餓沒的,最多也就是皮包骨頭。


《傷寒論》中有個方子叫做豬膚湯,如果僅僅根據(jù)字面理解,找塊豬皮就得了,其實應(yīng)該是帶脂肪的豬皮


豬油也叫大油,滋陰的效果非常好。體會不了凝脂的意思的人,可以煉點兒豬油,待凝固以后看看,體會一下那種白皙、細膩、光澤的情狀。


現(xiàn)代人皮、膚不分,滿大街都在宣傳護膚、換膚、嫩膚,其實他們都是在說皮的事情,膚的問題只能靠內(nèi)部解決。


這里我們來到護膚的問題了,所以,我們要想真正的護“膚”,絕不是從護膚品上可以解決的。



想要真正的護"膚",也絕不是一時半會就能解決的問題,不像護膚品乃至化妝品來的那么迅速。


這里篇幅有限,筆者就說兩種方法簡單的方法。


1.每晚一碗山藥薏米粥,養(yǎng)好脾胃,好氣色自然來。


山藥,平補肺脾腎三臟,是藥食兩用中最好的補品之一,補人體氣血,氣血充足,皮“膚”自然好。

薏米,健脾滲濕,清熱排膿,對于面部有青春痘,有濕熱淤滯在體內(nèi)的朋友非常適合,清熱祛濕而不傷身,也是藥食兩用之品,適合長期服用。

說一下做法:

薏米50克、山藥20克(藥店買的干山藥,這種比超市賣的新鮮的好)、大米適量(也可不加,加了口感好些)、冰糖適量

1、薏米和山藥分開泡,泡一個晚上;

2、倒掉泡薏米的水,和山藥一起冷水下鍋,放入冰糖,大火煮開,小火煲,一個半小時左右即可。


山藥薏米粥很適合體虛、有濕氣、有熱、的人食用,不過一定要堅持才會有效果!


2.叩首法,叩出面部好氣色。


叩首,顧名思義就是磕頭,有人問,磕頭也是鍛煉嗎?那當(dāng)然,磕頭還是道家修身秘法之一呢!


叩首法可將氣血引入頭面,開竅醒神之力很強,有很好的美容作用。另外對于頸椎病、頭痛、耳鳴、近視眼、黑眼圈都有療效,尤其對于長期“一竅不通”的慢性鼻炎患者,多練此功法中的“撞揉”動作,可即時通竅,并作用持久。


做法:

1.按拜佛叩頭的樣子,以額頭部分(鼻根至前發(fā)際線)撞擊手背,幅度和力度因人而異,本著由輕而重的原則。

2.抬頭再叩時要有一個頭后仰的動作,每15 次為一小節(jié)。

3.接著從鼻根到下巴輕輕“撞揉”手背,每反復(fù)10 次為一小節(jié),“撞揉”時,面部始終與手背相貼進行(“撞揉”時頻率要快,如震顫一般),兩節(jié)為一組。


學(xué)道本無門,叩首先有益。

做什么事一定要堅持,才會有成效。


這就是筆者給大家分享的兩種方法,簡單有效,二法結(jié)合起來效果更佳。山藥薏米粥補人體氣血,叩首法將氣血引到面部,相得益彰,其不妙雜?


對于愛美的女性可以說是極好的方法了,減肥,美容,健康三者皆有。當(dāng)然,想要實現(xiàn),最重要的還是堅持!

供稿:新泰市中醫(yī)醫(yī)院皮膚科劉光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