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9·15”中國減鹽周——“就要5克”,人人行動,全民控鹽!
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是“9·15”中國減鹽周。在這一周,集中向公眾宣傳合理用鹽知識,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踐行減鹽行動。本周是第6個“9·15”中國減鹽周,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國家行動辦公室制作了主題宣傳海報,繼續(xù)向公眾傳播“就要5克”的減鹽理念和生活技巧,引導每個人知曉自己的口味及食鹽攝入量,倡導“人人行動 全民控鹽”,促進公眾養(yǎng)成健康的生活習慣。
2019年,在國家衛(wèi)生健康委疾控局支持、中國疾控中心主辦的中國減鹽大會上將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確為“9·15”減鹽周,集中向公眾傳播低鹽飲食知識,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和踐行減鹽行動。
鹽是人們生活中的重要調味品之一,也是人體鈉的主要來源,但鹽的過量攝入會危害人體健康。我國居民平均每天用鹽10.5克,大大超出世界衛(wèi)生組織和“健康中國行動”中每天不超過5克的推薦量。減鹽宣傳周活動,向公眾宣傳“9·15”(就要5克)的減鹽理念,傳播低鹽飲食知識,促進全社會共同關注并踐行減鹽行動。
人體內的鹽主要來源于烹調時添加的食鹽和調味品中含有的鹽。我國居民76%的食鹽攝入來自家庭烹飪,6.4%來自醬油,其余來自外出就餐、預包裝食品等。因此,減少家庭烹飪用鹽是我國減鹽的主要策略和途徑。
此外,鹽(鈉)在各種天然食品中也有少量存在,如肉、蛋、奶、貝類、谷類以及蔬菜水果等。正常飲食情況下,成年人每天通過天然食物攝入的鹽大約在1克左右。
減鹽宣傳周核心知識
1.飲食中鈉鹽含量過高會引起高血壓,增加心臟病和中風的發(fā)生風險。
2.健康成年人每天食鹽不超過5克。
3.家庭烹飪少放鹽和醬油,學會使用定量鹽勺。
4.減鹽需要循序漸進,可以用辣椒、大蒜、醋、胡椒為食物提味,逐步改變口味。
5.少吃榨菜、咸菜和醬制食品,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。
6.購買包裝食品時閱讀營養(yǎng)成分表,選擇“鈉”含量低的食品。
7.減少使用醬油、蠔油、豆瓣醬、味精、雞精、沙拉醬、番茄醬等調味品。
8.多選擇新鮮的肉類、魚類、蛋類,少吃加工食品和罐頭食品。
9.鹽可能隱藏在你感覺不到咸的食品中,比如方便面、掛面、堅果、面包、餅干、冰激凌等,要警惕這些“藏起來”的鹽。
10.在外就餐時,主動要求餐館少放鹽,有條件的盡量選擇低鹽菜品。
食鹽攝入過多有什么危害?
攝鹽過多是導致高血壓的重要誘因。
一個人每天多吃2克食鹽,收縮壓和舒張壓分別升高2毫米汞柱及1毫米汞柱。
高鹽飲食可加重心臟、腎臟的負荷。
鹽易存積在血管壁內,血管的阻力越大,血壓就越高,心腎等內臟的負荷就越重,機體正常代謝功能就被打亂了。
高鹽飲食對身體的重大傷害?
高血壓是腦卒中、心臟病和腎臟病死亡的最大獨立原因。減少鹽的攝入量可明顯減少全球腦卒中、心臟病和慢性腎臟病的死亡。
高鹽飲食會導致鈣消失。
攝鹽過多易引起胃癌和鈣質流失,導致骨質疏松。
如何減少飲食的鹽呢?
1、巧用限鹽工具。烹調菜肴時,使用限鹽勺、鹽罐等工具,控制每天食鹽攝入量。
2、少放高鹽調味品。炒菜少放醬油、醬、味精、雞精等含鹽多的調味品, 利用天然食物本身濃郁的風味提味增香,如蔥、姜、蒜、花椒、香菇等。
3、選用低鈉鹽、碘鹽。選用低鈉鹽等含鈉相對較低的調味品,滿足對咸味要求的同時,還可以減少鈉的攝入。
4、出鍋前放鹽。在菜肴鍋前或關火時再放鹽,能夠在保持同樣咸度情況下,減少食鹽用量。
5、多選新鮮食材。大部分食品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了食鹽,盡量選購新鮮食材,少選加工食品。
6、閱讀營養(yǎng)標簽。鈉是預包裝食品營養(yǎng)標簽中強制標示的項目,購買時應注意食品鈉的含量。
減鹽的建議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(WHO)建議:成人每天鹽攝入量低于5克(低于1茶匙) 。對于2-15歲兒童,應根據(jù)其能量需求,將建議成人最高鹽攝入量相應下調。
人的淡口味是可以逐步養(yǎng)成的,嬰幼兒期是口味偏好形成的關鍵時期,建議家長什么樣的烹飪方法減鹽又美味?
以身作則,讓孩子從小喜歡清淡飲食,有助于其形成終生健康的飲食習慣。
什么樣的烹飪方法減鹽又美味?
1、減少預制食品:預制食品中通常含有大量的鹽分,因此減少這些食品的攝入量是非常必要的,最好選擇新鮮的蔬菜和肉類,并自己烹飪。
2、慢燉面條類:將面條和編制品慢燉,并在烹飪過程中添加大量的蔬菜和自然調味,可使味道更加美味。
3、浸泡和烤炸前清洗:將需要煮熟的食物浸泡在水中,并在烤或炸煮前用水清洗,可將其中的鹽分洗掉。
4、使用低鈉的調味品:例如醬油、調味料和肉湯,最好選擇低鈉這類產品。
5、使用更多的香料:可以使用辣椒粉、洋蔥、大蒜、胡椒和其他自然調味品增強食物的味道和口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