灌陽有線廣播電視臺1994年12月29日,,廣播電影電視部社會管理司批復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廣播電視廳,,同意灌陽縣籌建有線廣播電視臺,呼號為“灌陽有線廣播電視臺”,該臺必須完整轉播中央電視臺,、廣西電視臺,、中央人民廣播電臺,、廣西人民廣播電臺節(jié)目和國家教委辦的教學電視節(jié)目,,試播期間呼號為“灌陽有線廣播電視臺(籌)”。該臺在原來縣有線電視站的基礎上開始試插,。 1996年,,灌陽有線廣播電視臺終端用戶2500戶,自辦1套節(jié)目,,平均每周播出時間263小時50分鐘,。自辦節(jié)目時間中,新聞節(jié)目30分鐘,,占60%,;其他節(jié)目20分鐘,占40%,。 臺址:灌陽縣灌陽鎮(zhèn)勝利路5號,。灌陽縣,廣西壯族自治區(qū)桂林市轄縣,,位于廣西桂林東北部,,北連全州,南接恭城,,西靠興安,、靈川,東與湖南道縣,、江永接壤,,地勢南高北低,四季分明,;總面積1837平方千米,,轄5個鎮(zhèn)、2個鄉(xiāng)、2個民族鄉(xiāng),;2017年總人口295717人,。灌陽縣于西漢文帝十二年(前168年)前已建縣,稱觀陽縣,,隋大業(yè)十三年(617年)改稱灌陽縣,。灌陽縣歷代名人較多,臺灣巡撫,、桂劇創(chuàng)辦人之一的唐景崧是灌陽代表之一,;省道S201線和S302線穿境而過;境內有灌陽黑巖,、千家洞世界瑤族發(fā)祥地,、文市石林、月嶺古民居,、九龍巖、赤壁山,、灌江山峽,、太子山原始森林等旅游風景區(qū)。